About

賴彤兒(TonyLai)

我當過行銷顧問、創業家、工程師
現在正在前往作家與商業顧問的路上
兜兜轉轉十幾年,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就是:
將縈繞在我腦中的各式想法抽絲剝繭,並釐清事物的本質
Tony 賴頭貼TonyLai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際遇,不論是好的壞的,事後的感觸與經驗都將構築出每個人的獨特人格。我認為理解每個人的重大經歷,是認識一個人最深刻的方法,所以,讓我來分享一個影響我最深的經驗吧。

初生之犢不畏虎

我一直都是個資優生,這樣簡單的詞語就能概括整個讀書的年紀;國小國中名列前茅、高中讀台中一中、大學上台灣大學,即便有些青少年的困擾,但始終是小打小鬧的事件,不曾掀起過生活的浪花。上了大學以後,我接觸到了投資市場,一種華爾街精英式的慾望在心中蔓延,自然而然地就開始研究程式交易、閱讀投資經典、擔任證券投資社團的主要幹部,透過不斷地回測與優化,我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交易聖杯」,於是跟自己哥哥借了一筆不小的錢,打算靠外匯期貨市場創造自己的財富。

鋪陳到此有點電影的味道了吧,我猜想當時自己也是以主角這樣的角色看待世界的吧!但好的劇本總得有反轉才讓人印象深刻,現在已萬事俱備:一個沒經過檢驗的交易邏輯、一筆借來投資的資金、最重要的是一個過度自信的大學生。

人們總天真地以為重大的事件發生前,會有可以預測的跡象,那不過是事後諸葛自我安慰的想法;我遇到的東風,可沒半點預兆。

自動交易程序已經跑了一個月,最初幾天那種誠惶誠恐的心情已經平復,每天資產變動的狀況並不劇烈(大約在 2~3% 漲跌幅),整體來看即便沒有迅速致富,似乎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如果只是這樣該有多好」這是我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妄想。我還記得例常性打開帳戶看到虧損數值時的那種震撼,更準確地說是我仍能在回憶時感覺到當時的情緒:多種複雜且負面的想法一股腦地出現,讓感官喪失對實感的認知,耳中的聲音有種屏蔽感,可能是因為砰砰的心跳聲太大了;身體異常的寒冷,因為不管冷氣開多強,汗也不曾停過;腦部像當機一樣,只能任由不好的想法在腦中浮現。「我得逃離這一切」這是人的生物本能,「我得面對這個問題」這是我的理智,我沒有做到在第一時間停損,這對一個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要求高了點。

從意識到這一切發生後,我斷斷續續洗了很多次澡,希望能透過淋浴恢復清醒、更希望能從噩夢中驚醒。有很多次當冷水流過我的腦袋時,忽然有種「這應該不是真的,可能看錯了」的感覺,讓我甚至沒有擦拭身體就衝回電腦前,不過螢幕是冰冷的,正如現實一樣;我也試著撥通哥哥的電話,希望他能安慰我並且告訴我接下來該怎麼辦,但我沒有實行這個想法的勇氣。這些無意義的行為浪費了我一小時,也讓虧損進一步擴大,我已經不記得最後下了什麼樣的決心才讓我停損脫離市場,我猜想是虧損數值大到了我真的無力承擔的程度,才徹底壓垮了我的僥倖。

天會照常亮,雞排一樣香

回過神來已是三天後,說來好笑,我第一次體會到的斷片經歷,居然不是依靠喝酒達成的,更有趣的是,讓我恢復理智的僅僅是一片派克雞排。台大門口的雞排店,就在我每天上下課的必經之路上,我不記得自己出於什麼理由(可能是單純路過)才買了雞排當晚餐;但那塊雞排給我的感動仍然歷歷在目,它讓我深刻意識到:不論發生了我認為多嚴峻的事情,雞排的味道沒有改變,世界沒有改變,天還是照常亮,而我也還是照常會醒,那些我自以為天塌下來的大事件,只不是這個世界小小的漣漪,甚至連插曲都稱不上。不是遭遇困住了我,是我的思想困住了我!

這是我最接近道家所說的「頓悟」的一次體驗,這個體驗大概持續了幾個月,一種彷彿把思想霧霾吹散的感受,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思想上的瑕疵、誤將各種信條視為理性的缺陷、自以為處在世界中心的傲氣、社會框架對我的束縛、被刻意地或粗糙地歸納的假真理。我重新認識了我自己;我重構了對世界的認知。

我相信有好幾個月的時間,自己處於行屍走肉的狀態,那是因為大腦無法確定哪些事該相信,正在重新思考所有曾相信過的事情,想必善於批判的個性也是在當時形塑而成的吧。

我思,故我在

如果讓我詳述反思的內容,那可能得另外開十萬字以上的文案,在這裡我就略過那些在操作上的瑕疵議題,例如:重視程式交易勝過交易邏輯本身的本末倒置、不理解過往數據無法推演未來的無知、過度優化產生的交易瑕疵、保持僥倖心態導致的止損不及時、借錢投資承擔了不正確的風險等等,這些議題有機會再說,這裡我們聚焦在更抽象、更基礎的思維框架上。

主角的錯覺,沒聽過的背景旋律

歸功於我的「人生勝利組」經歷,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確有種自以為主角的大頭病,這讓我失去了發覺客觀世界與同理他人的能力,巨大的打擊當頭棒喝,雖然有點痛苦,但總歸是清醒許多了。沒有人是主角,在宏觀的角度上,我們其實沒那麼重要,「每個人都有其使命」只是教科書洗腦式的思想,根本不存在例證與根基。事實是,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只能對極少人產生意義,而且不一定是正向的意義。天真的期待自己是主角,希望世界以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是無知且狂妄的。

實際上人類是透過第一人稱建立起對世界的認識,所謂的經驗不過是從接收外在的資訊並且內化的過程,我們根本無法肯定接收資訊屬於客觀的事實(唯心論的主題)、也無法肯定每個人的內化邏輯是同一套。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帶著某種偏見在看待世界,沒有例外。既然如此,怎麼可能會有單一主旋律的狀況發生?

想通了這點以後,反倒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根本沒多少人關注我、在意我,我又何必有種偶像包袱,做自己想做的,承擔自己選擇的,這種隨遇而安的態度給生活帶來了新的氣象。另一個有趣的延伸思考是:如果每個人都必然帶有某種偏見,那這世界的歧異根本不可能消除(客觀上做不到),剩下的和平道路其實只有同理,理解每個人都不同(對事物的觀點),同時也理解每個人都一樣(都只是稱起世界運作的小螺絲),那些無意義的爭執才有消停的一天。

普洛克拉斯提之床

tonylai-bobo 形象

普洛克拉斯提之床(The bed of Procrustes)源自於希臘神話,傳聞某個古老旅店老闆名為 Procrustes,總會熱情邀請旅行者,並以豐盛的晚餐試圖挽留人們過夜,但在旅行者放鬆警惕入睡時,Procrustes 會把比床更高的旅人雙腿截短,把身長太矮的旅人身體拉長,其原因僅僅是想要讓旅人能完全符合床的大小⋯⋯

改變人的身長以遷就床是荒謬且不可思議的,但這種荒誕的事情卻不斷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無端地接受了大量的固化思想,極少提出爭議與反對,儼然是種羊群心態。我們忘了每個人有不同的經歷、身處不同的位置、觀看不同的視角,如何能用相同的認知來面對問題?只因為散漫就放棄思考,那是對人生的不尊重,而且是對人類的迫害。

無知比邪惡更危險,實際上這世界的重大罪行大多不是出於惡意,而是無知與盲從造成的,不論是環境破壞、種族迫害、生物滅絕等等,很少事件是出於人類的本意,更多是因為缺乏思考的盲從導致的悲劇。個人的選擇亦是如此,我就是很好的例子,我絕不是因為想要虧損才投資,實際上就是因為無知才犯錯。也正因如此,我花了大量時間重構過往沒有被驗證的一切認知、重新懷疑所有人想要強加在我身上的信仰、任何無理由的社會框架。我會用盡一切力量試圖掙脫普洛克拉斯提之床。

懷疑一切信仰,包含這句話本身。但也要小心別掉入懷疑論者的弔詭思維當中,懷疑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目標」,我們透過懷疑保持高度理性,拒絕粗糙而籠統的接納既定觀點,並不代表我們要成為否定一切的討厭鬼,不相信跟反對仍然有巨大的差別。例如:以理性思考的角度來說,我們當然要懷疑神佛的存在,但這並不表示我們需要跟虔誠的教徒起衝突。認知上或許可以很超然,不過人畢竟是群體動物,把求真外顯成行為,那只是一種白目,並不是真理,對於他人的信仰,我們大可以換個思路:不考慮信仰的真實性,而考量信仰的價值,也就是說信神佛對此人帶來何種益處、對群體帶來何種益處。

從消極的人生產生積極的態度

最終,所有抽象的反思都會流向「空」(某種形而上的虛無感),因為探究本源是無窮盡的,終會挖光可思考的根基。這種空虛的認知,常伴隨著消極的態度面世,例如:探究金錢的本源,會發現價值不過是人類共識而成的,如果連人生都還沒被定義,其上的價值又有何意義?類似這樣的想法不斷湧出,在認知上將脫離社會框架,偏離人們口中所說的積極人生(因為值得積極的事物都將被否定)。

很久以後我才發現這個疑問的另一個角度,那就是思想所脫離的是社會上的要求與框架,也就是既定而成的「積極」,並不是出於人本願的積極。就像是人生的三大問(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社會對這些問題早有定見,但那些觀點真的是我們接受的嗎?正因為能夠消極地面對群體框架,才會對自我需求產生積極反饋;當我們屏蔽了社會要求的干擾,才會看到自己重視與追求的。破而後立,人生的問題就剩下選擇與承擔後果。

如何進行精明的選擇,那是技術問題。我心底最後的疙瘩就剩下反思後的空虛,如果一切皆無意義,那生活的價值何在?直到我發現其實大可把「不能接受空虛的狀態」,也視為一種結論而接受,亦即接受無理為理的一環;無為有的一種形式,認識到理性不過是人類用來接觸世界的工具,沒有任何方法能證明這個工具是完備的,反倒讓人釋懷。

至此,我完成了自己思想的底層建構,更多技術上細節問題我也會寫文章分別討論(也歡迎你留言告訴我想要看什麼內容)。很感謝你能閱讀到這裡,我沒有在這個頁面上照著習慣摘要生平,而是落落長的寫了一大堆,其實是故意,因為我仍有自己的傲氣:我認為沒有辦法耐著性子看完這些內容的人,沒有資格認識我。感謝你不是這樣的人,我相信我們可以成為朋友,這個網站有很多互動的方式,我很期待能與你交流。

tonylai-bobo 形象

合作聯繫表單

如何稱呼你
你的 Email 或者 Line ID
詳述聯繫需求
The form has been submitted successfully!
There has been some error while submitting the form. Please verify all form fields again.